4月27日,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赴深圳市开展“人工智能+”环卫应用场景及《清扫保洁作业监管技术规范》编制工作专题调研活动。调研活动由广东省环境卫生协会吴松会长带队,《规范》联合主编单位广东艺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,参编单位鸿粤智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、保利环境服务(广东)有限公司、深圳高速工程发展有限公司MK体育,、广东嘉仁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、深圳市华富环境有限公司、东莞市环境清洁行业协会等单位代表参加调研。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环卫处处长贺飞,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刘银旗、环卫科科长袁铃峰出席活动。
近年来,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应用场景开放优势,通过发布首个支持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发展政策,打造首个多场景、多型号、全覆盖的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集群应用示范场景,举办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,率先实现技术研发与行业管理融合,率先形成“行业+产业”融合发展人工智能模式、布局环卫未来产业,筹建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专业委员会等工作举措,深入推进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的推广应用,加快环卫行业机械化、智能化转型升级,加快培育深圳环卫人工智能的新质生产力。目前,全市共打造人工智能清扫应用试点80余个应用试点,推广应用近300台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。
深圳市坪山区大力推进人工智能环卫“334计划”落地,积极打造全域全时全场景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集群应用示范场景,已初步形成坑梓、石井2个街道级人工智能环卫示范区和聚龙山1个公园场景智能环卫作业试点,投入59台人工智能环卫设备,建成2个人工智能环卫运营指挥中心和8个智能补给站。在深圳市坪山区坑梓街道和石井街道,道路两旁不时能看到环卫机器人出没,这些环卫机器人不仅能自主识别路面垃圾,更能通过智能路径规划自动返回基站倾倒垃圾并加水,与环卫工人协同配合,形成人机协同的作业闭环。在环卫机器人在作业的同时,街道指挥中心的大屏显示它们的实时轨迹和状态,为管理人员提供可视化决策支持,实现动态调度与科学调配。
在坪山区坑梓街道,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人工智能环卫指挥中心、“光之屋”智能补给点,全面了解“智慧平台+人工智能设备+环卫服务”三位一体及“全周期、全链条、全场景”的智慧运营体系,重点考察了大光之屋、机修室,以及自动充电、自动加水、自动倒垃圾等作业环节。
在坪山区石井街道,调研组实地考察人工智能环卫现场作业,实景考察自动化、多场景、集群化、“人机协同”作业。重点考察1吨-18吨人工智能环卫作业车辆和装备集群化作业、主干道人工智能车辆“车车协同”作业人行道与辅道复杂场景多模态作业、城市精细化智能保洁作业、多场景高标准“人机协同”作业、全流程自动化智慧环卫解决方案展示。
调研期间,调研组与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、坪山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进行座谈交流,听取了坪山区坑梓街道、石井街道人工智能环卫作业项目介绍,并就人工智能+环卫作业发展、智能环卫作业场景应用落地、智能环卫应用标准编制等方面进行多角度、深层次的交流。
吴松会长提出,人工智能环卫作业要结合环卫行业提质、增效的实际要求及人工智能环卫作业创新实践,将城市精细化管理与现代科技紧密连接,多场景、多维度、动态化探索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卫行业的应用。他强调了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建设重要性,标准编制与实施应以市场为导向、以需求为牵引、以创新为动力,注重创新性和前瞻性,促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和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协会将立足行业发展前沿,聚焦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,围绕智慧环卫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,精准服务会员,扎实推进各项工作,通过“实地考察+座谈交流”的专题调研模式,组织会员单位考察标杆项目,开展深度研讨交流,助力会员单位突破发展瓶颈,提供可借鉴的发展策略与实践路径,切实提升会员的综合竞争力,为会员与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。